要论述楚成王到楚庄王这段历史,必须提及楚穆王这位重要的君主。在楚穆王尚且是太子的时期海西股票配资,若按照规矩行事,尊重皇室制度,团结臣民,顺利继承王位显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然而,楚穆王的命运却被夹在成、庄两位雄主之间,因此在后世的评判中,他往往被认为缺乏应有的霸气。
尽管楚穆王的豪气不如前辈,但他却不乏阴险狡诈的一面。特别是在与臣子潘崇一起策划宫廷政变的过程中,楚穆王展现出了其果断的决策能力,成功掌握政权。楚成王在死于自己亲生儿子的手中,却没有为楚国留下一个完整的基业,这种无法尽善尽美的结局,让人感受到王朝的脆弱。
晚年的楚成王在面对楚国的兴衰时,显得力不从心。尤其是在城濮之战中,楚国的重臣斗氏不听楚成王的调度,擅自带领大军与以晋国为主的中原联军展开激战,结果导致了楚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败。这使得楚成王在控制大族如斗氏与成氏时显得无能为力,甚至连旁系的屈氏和蒍氏都不容易招揽。宫廷政变后的楚穆王起初的确面临重重挑战,但他最终还是桥梁稳固了朝局,这其实也反映出楚穆王的高明之处。
展开剩余65%然而,楚穆王的治理依仗的更多是楚国强大的国力,因此在后人的眼中,他的种种谋略显得缺乏深思熟虑,甚至是无所顾忌。楚穆王在位的第三个年头,时值秦国与晋国交战之际,他灵巧地抓住机会,派兵攻打邻近的江国。选择江国作为攻击目标的理由有二:一是江国在江淮地区,战略位置极为重要,是北上中原的必经之地;二是江国与秦国同为嬴姓,楚穆王自然可以借机趁火打劫。
在江国灭亡的那一战中,恰逢郑国派公子士来到楚国求访,而公子士的母亲正是江国人。为了消弭潜在的威胁,楚穆王暗中下令杀掉了公子士,完全没有考虑到郑国人民的感情与反应,这种冷酷无情的策略让人难以理解。
秦国人自然对楚国的这一阴险行径颇为不满,江国灭亡的次年,秦国便发动了对楚国附庸国鄀国的攻打战争,迫使鄀国不得不南迁至楚国的疆域中重建国家。鄀国的覆灭,成为战争中的牺牲品,也成为楚穆王阴谋诡计的直接受害者。
楚穆王似乎擅长于趁机而动,抓住他国弱点进行攻击。在当时的晋国,晋灵公年幼,对国政并无心思,只顾乐享生活。反观楚穆王,在晋国逐渐疲软的时机,便开始对中原诸国发动战争,侵袭郑国、攻打陈国与宋国,连年征战让中原的诸国陷入了苦痛之中。尽管陈国在与楚国的冲突中曾经获得胜利,但依然心存畏惧,纷纷派人请求和谈。
楚穆王连年对外的征战,实际上也许隐含着他另一个深思熟虑的目的,或许是为了分散国内大族的注意力。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,唯有不断取得胜利,才能赢得那些大族的真正臣服。然而,楚穆王的这些努力似乎并未能完全驯服大族,斗氏家族的子西河子家在楚穆王的第九年便揭竿而起,叛乱爆发。
即使是楚穆王最信任的臣子,对他也并非完全忠诚。在他甄选太子老师的名单中,竟然纳入了斗氏家族的子仪。而在楚穆王刚去世时,子仪便趁机挟持了新即位的楚庄王,图谋独揽朝政大权,显示出朝政之内的阴暗斗争和权利的微妙关系。这样的局势不仅是楚国的艰难,也是那个时代权力纷争的缩影。
发布于:天津市